藏族由来的故事,藏族的由来

本文目录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根据历史文献和传说,藏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羌族和氐族。
藏族最早的祖先羌族曾是中国的一个古代族群,其繁荣时期在西汉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羌族逐渐向西南方向扩散,与西藏地区的藏人族群不断接触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另据藏族自己的说法,藏族是源于一位来自印度的公主(古代称之为雪域公主),她在公元7世纪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为吐蕃王朝的建立和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藏族还有一些关于万神殿的神话传说,认为万神殿是藏族的起源地。
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还是传说中,藏族都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形成的。但是其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保持了独特性和完整性。

藏族的由来

藏族,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古老成员之一,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 四川、云南等省、区,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藏区已发现和发掘出新旧 石器时期和铜石井用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址多处。1979 年,考古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距今四五千年的历史遗址、在聂拉 木、定日、申扎、林芝、墨脱等地区也发现和发掘了不少古文化遗址。说明 西藏地区在七千年至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青海、甘肃等 地区发现的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新石器及彩陶文化遗存物。阿坝州 境内已发现的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聚落文化遗址就有19处,其中有的 属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文化遗址,有的愿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古墓葬类, 则有石棺葬、砖室墓、石室墓、屋基、大石墓、灵塔等多种形式文化遗存。 古籍史料中所载的“累石为室,高至十余丈”的“碉楼”建筑,至今可见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地区、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藏语方言嘉绒话,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一名因嘉莫墨尔多神山而得名,意指墨尔多神山四周地区。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 称之为“嘉良夷(嘉梁)”、“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部落,为这一地区的土著先民。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西藏,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西藏的族谱记载。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安多政教史》载:“多麦南北的人种大部分是吐蕃法王(按:指松赞干布)安置在唐蕃边境驻军的传人,……”。在公元5—6世纪时,嘉绒地区人户很少,为措巴首领割据称雄时期。7世纪初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嘉绒地区也统一于吐蕃之中,由赞普的将领充任嘉绒各地首领.嘉绒地区在《安多政教史》一书和讲藏语安多方言的藏民中称‘查柯”。其因是:“历史上吐蕃赞普曾派遣大臣柯潘前来嘉练地区担任首领和武将,他的官邸在松岗以北,吐蕃王室在圣谕和公文中称他为‘嘉木查瓦绒柯潘’或‘查瓦绒柯潘’,简称‘查柯”’。柯潘是从西藏四大家族之一的扎族中招募来大批士兵的指挥官,主管唐时吐蕃的“西山八国”。

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在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甲时期,即大约东汉顺帝时期(126年),吐蕃地区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就由吐蕃传入了州境,并逐渐兴宏起来,吐蕃文化的传入和对嘉绒藏族古代先民的影响始自东汉,佛教则晚于8世纪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时期才在州内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文化为中心的吐蕃文化的长期影响,佛教(早期是本波教)逐渐成为上述部落全民的信仰,加上吐蕃大量移民和军事占领与统治,经过一千多年的融合、同化,与吐蕃长期的相互交往,从而形成今日统一的嘉绒藏族。

藏族的起源

--------------------------------------------------------------------------------

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里记载一段有趣的传说:

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 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在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好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解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么办。那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雪域上的先民。

注: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是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关于春节的起源和由来是什么

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民族。在西藏地区的多次考古发掘,充分说明了在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生活,并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他们就是今日藏民族的祖先。

同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在其最初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对自然界的了解,生产力的缓慢提高,逐步形成了许多部落,其中以西藏山南地区的雅砻部落发展最快,藏族人信奉的“猴子变人” 的传说就诞生在这里。 谈到有关藏民族的起源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与藏民族起源有关的几个传说。

有关藏族民祖先生存之地形成的传说中,最著名当推“沧海变桑田的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面长满各种奇花异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在树梢头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奔跑……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和平、安定的图景呀!

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丈浪花,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它们往东边跳,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它们又涌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得谁也喘不过气来,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猴、兔、鸟,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之恩。众空行想告辞回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于是五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神女峰”。 西藏高原由沧海变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发现所证明。但是,高源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当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高源隆起急剧上升。

最近几年对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测定证明,高原还在不停地上升着,这个上升速度在地救历史上是惊人的,但也不过一年上升一二公分罢了。 臧民族一直坚信这样一个西藏人种起源的神话:相传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由神变来的猕猴授戒律后,命它从南海赴西藏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隆河谷的山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引诱它说:“我们两个结合吧!”猕猴回答:“我是观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若与你结合,就会破了我的戒行。”女魔说:“你如果不同我结合,我就只好自尽。因为我前生注定要降为妖魔,你我成不了恩爱夫妻,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妻子,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将成为魔鬼的世界,万千生灵将遭残害。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与女魔结成夫妻会破戒,若不与妇魔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内心矛盾的猕猴返回普陀山,请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雪域高原繁衍后代,是莫大的善事。作为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与女魔结成夫妻。”猕猴与魔女结成伴侣后,生下了6只小猴,它们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在果林中各自寻食生活。3年后,当猕猴前去探视子女们时发现,它们已繁衍为500只,林中果实即将枯竭,生活凄惨。老猕猴便再度返回普陀山求助于观世音菩萨,并遵圣者之命从须弥山取出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猴子们因为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能说话了,逐渐地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高原上的先民。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远古的传说竟能与达尔文的猿猴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藏族的祖先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

问题一:藏族人的祖先是族是谁.他们曾经住在哪里 在古代,中国西部有一个以青海为居住中心的羌族,后来它向四方发展,其中向西的一路建立起了以山南琼巴为中心的吐蕃国,隋唐时,经过朗日沦赞普与松赞干布的扩张,逐步统一了 *** 高原,建立起了大吐蕃国,至弃芒沦赞时建立起了基本上包括全部羌族的吐蕃国,经过了一百几十年的强盛时期,羌族人逐渐产生了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融合成为蕃族,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现在的藏族。所以藏族的祖先是羌族。

问题二:藏族的祖先叫什么? 人的神话故事,将猕猴视为藏族的祖先。据说在远古时期,有一只猕猴住在 *** 山南地区泽当镇附近的山洞中修行,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当时,一位罗刹女(印度神话中的妖怪)喜欢上了猕猴,向猴子求爱,遭到猕猴的拒绝。罗刹女威胁说如果不娶她,她就要自杀,并且转世成魔鬼,要日杀万有情,夜食千生类,使整个藏地变成魔鬼的世界。猕猴听后,很难为情,若与其结合,则破坏了自己的戒行,若不答应,却又造下了罪业。遂前往观世音菩萨处求主意,菩萨却同意他与罗刹女成婚。他们结婚后,生下了六个小猴,(《贤者喜宴》说他们的后代发展出“六人种”,即塞se、穆rmu、董ldong、东stong、扎dbra、珠vdru六氏族)之后不断繁衍,增加到了五百多只,以采集果实为生。为了解决食物,开始种粮食,又因吃了粮食,猴子们的尾巴变短,并能说话,遂变成了人。这就是藏族先民的来历。猕猴神话在现有藏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中保存的最为完整,它生动地描绘了远古人类繁衍发展的图景,含有朴素的进化论思想。佛教史家在收录这则神话的同时,给予了一定的调整、梳理,注入了佛教的精神。那只猕猴被说成是在山间修行的佛教徒,并且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显然,佛教大师们用心良苦,借此向人们宣扬佛菩萨的慈悲胸怀。并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藏族最早的祖先是佛教徒,后人信仰佛教是天经地义的事了。猕猴神话中之所以引入观世音菩萨而不是别的菩萨,是由于藏传佛教一向认为雪域高原是观世音菩萨行教化之地,观世音菩萨被尊为雪域的救主。藏族来源于猕猴的说法,类似于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即将某种动物甚至植物说成是部落或氏族的祖先,这是原始时代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可以说猕猴是古代藏族的图腾之一。认可自己是猕猴后代的部族,在青藏高原上分布较广。《北史??党项传》中说:“党项羌……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这段记述尤为重要,说明远在佛教神话传入高原前,猕猴神话就已经存在,党项及所属部落中同样流传着猕猴为祖先的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党项无论从语言、风 俗习惯、文化都与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认为党项即藏族古代六氏族之一的“董氏”。猕猴神话和《北史》中的记述也说明了党项与 *** 古代居民间有着血缘关系。图腾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护部族。这在当今藏族地区残存的猕猴崇拜的遗俗中,也有反映。比如有些地方,在房门上方贴有猴子的画像,猴子一手提刀,一手提鬼怪的头,据说这样可以来辟邪;有时将猴毛放在门顶上,同样认为有辟邪的功效。猕猴神话在藏族社会的影响最大,民间的歌谣中也以猴菩萨和岩罗刹为藏族的祖先。藏文史书中还认为藏族的性格是这两位祖先的遗传,将藏族分为父种和母种。秉性善良、温和,有信仰,具大慈悲、大精进,喜善事,善言说者是父种;而欲望和嗔恚大,喜欢做生意和追求利润,大笑,身体强壮,胆大,心眼多,五毒旺盛,喜闻他人的缺点,脾气暴烈等性格传自于岩罗刹,是为母种。这种划分法,似乎也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前者更多的体现了菩萨信徒的文明气质,而后者则表现了世俗的“野蛮”精神

问题三:今天我国古我国藏族的祖先在古代是什么人 我国藏族的祖先在古代(唐代)是吐蕃,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问题四:藏族的祖先在唐朝叫什么 起源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当时甘青一带西羌诸部已与汉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而 *** 有“发羌”(发,古音读bod)、“唐牦”等部,与甘青诸部已有往来。吐蕃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 *** 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当时, *** 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兼并了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诸部,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 *** 地区,定都逻娑(今 *** ),建立了吐蕃王朝。始制藏文、藏历,创订法律、度量衡,分设文武各级官职。划分全境为四大军政区域,在 *** 建成自称为“蕃”,汉籍称作“吐蕃”的奴隶王朝。

问题五:难道成吉思汗是藏族的祖先吗? 汉朝时期,东胡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柔然部等。其中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 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的。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 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问题六:藏族的祖先被称为什么? 吐蕃

问题七:藏族的前身是什么?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当时甘青一带西羌诸部已与汉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而 *** 有“发羌”(发,古音读bod)、“唐牦”等部,与甘青诸部已有往来。

问题八:藏族的祖先―― , *** 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未知。我在 *** 前对 *** 的了解也仅限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常年白雪皑皑的群山之巅珠穆朗玛峰如此而已。在 *** 工作的两年来,与藏族同胞朝夕相处,在共同建设祖国边疆的事业中,和藏族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我也越来越对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 *** 族独特的文化、风俗、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要介绍给大家的是我的藏族同事和他们的名字。 最早见到的是我们错那县县长叫普布多吉,这是音译出来的名字,藏语中的含义是:普布是星期四,多吉是宝石之意。他从山南地区迎接我们到错那县,一路攀谈起来, 了解到藏族人名字的来龙去脉。藏族人的名字有两个字(音节),三个字的、四个字的、五个字的和六个字的,最多可以达到三十字,但最普遍的还是四个字(音节)和两个字的。像我们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叫中次仁(三个字,含义长寿),与他接触你感觉他更像一位兄长,为人做事,稳重而和善。县委机要室新分来的大学生叫洛桑(二个字,智者、学者之意),看上去非常阳光的一个小男孩,勤奋而又活泼。县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叫扎西罗亚(四个字)。在内地,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构成,古代文人还会有与之相联系的字和号。称呼一个人自然就会问:“你贵姓?”“叫什么名字”,可见汉族人的姓是其宗族的一个代号和延续,属于自己的并与别人区饥的才是名和字。而在 *** 你要问藏族同胞:“你贵姓?”,恐怕就会遭遇尴尬了。我查了有关资料,在历史上藏族人也是有姓的,但现在藏族人大多数只有名而无姓。根据藏族历史传说,从猕猴和罗刹女结合诞生了六个小猕猴起,就有了藏 族祖先,也就产生了最初的六个姓氏。当藏族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后,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业世袭相传,显示自己出身的高贵和家族的显赫,往往便把家族或者庄园名作为自己的姓,如:昆,公却杰布、噶尔??东赞、玉妥??云丹贡布、萨加??贡噶加等等。以前藏族的姓氏是带有深刻阶级印记的符号,具有一定的特权性质,只有上层的一些达官贵人和活佛才有姓氏,普通百姓是没有姓氏的。那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奴隶,人身都属于奴隶主,不光没有姓氏,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主人会把他们像呼猫唤狗一样使用,哪里还有什么姓名可言。 经过观察,我发现藏族人名字的由来常见的有三种:与佛教有关、与自然界有关、与出生时间有关。佛教从七世纪在 *** 盛行以后,对藏族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是一个人出家当僧人,不管他年龄多大,都要重新在活佛面前剃度,取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很高的僧职,他的名字前面就要加上僧职或封号,例如:堪布??强巴赤烈,堪布是一个僧职,(佛学造诣极深的大学士),强巴赤烈是名字;再比如大家熟悉的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吉??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班禅额尔德吉”是封号,这个封号还是清朝皇帝赐封的。历史上 *** 本土宗教是苯教,佛教的传入并扎下根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伴随着风风雨雨,甚至是血腥的战争屠杀,古代藏族社会朝代更替无不与佛教有关。而佛教一旦得以巩固,它的影响则深入到藏族社会方方面面。反映 在普通藏族人的名字上,人们往往请活佛或者家族长者起名,取一个吉祥的名称作为名字, 因而藏族人名字的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人们相信让活佛起名对一个人来说一生都有益处,会保佑一生一世吉祥平安。一般常见的与佛教有关的名字有:平措一圆满;扎西一吉祥;卓玛一救度母(也是慈悲和美丽的象征);央金一妙音;德吉一幸福;卓嘎一白度母;拉姆一仙女;次仁一长寿;次成一戒律;群培一兴法、兴教;丹炯一......>>

问题九:藏族人的祖先是族是谁.他们曾经住在哪里 在古代,中国西部有一个以青海为居住中心的羌族,后来它向四方发展,其中向西的一路建立起了以山南琼巴为中心的吐蕃国,隋唐时,经过朗日沦赞普与松赞干布的扩张,逐步统一了 *** 高原,建立起了大吐蕃国,至弃芒沦赞时建立起了基本上包括全部羌族的吐蕃国,经过了一百几十年的强盛时期,羌族人逐渐产生了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融合成为蕃族,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现在的藏族。所以藏族的祖先是羌族。

问题十:藏族的祖先叫什么? 人的神话故事,将猕猴视为藏族的祖先。据说在远古时期,有一只猕猴住在 *** 山南地区泽当镇附近的山洞中修行,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当时,一位罗刹女(印度神话中的妖怪)喜欢上了猕猴,向猴子求爱,遭到猕猴的拒绝。罗刹女威胁说如果不娶她,她就要自杀,并且转世成魔鬼,要日杀万有情,夜食千生类,使整个藏地变成魔鬼的世界。猕猴听后,很难为情,若与其结合,则破坏了自己的戒行,若不答应,却又造下了罪业。遂前往观世音菩萨处求主意,菩萨却同意他与罗刹女成婚。他们结婚后,生下了六个小猴,(《贤者喜宴》说他们的后代发展出“六人种”,即塞se、穆rmu、董ldong、东stong、扎dbra、珠vdru六氏族)之后不断繁衍,增加到了五百多只,以采集果实为生。为了解决食物,开始种粮食,又因吃了粮食,猴子们的尾巴变短,并能说话,遂变成了人。这就是藏族先民的来历。猕猴神话在现有藏族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中保存的最为完整,它生动地描绘了远古人类繁衍发展的图景,含有朴素的进化论思想。佛教史家在收录这则神话的同时,给予了一定的调整、梳理,注入了佛教的精神。那只猕猴被说成是在山间修行的佛教徒,并且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显然,佛教大师们用心良苦,借此向人们宣扬佛菩萨的慈悲胸怀。并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藏族最早的祖先是佛教徒,后人信仰佛教是天经地义的事了。猕猴神话中之所以引入观世音菩萨而不是别的菩萨,是由于藏传佛教一向认为雪域高原是观世音菩萨行教化之地,观世音菩萨被尊为雪域的救主。藏族来源于猕猴的说法,类似于印第安人的图腾崇拜,即将某种动物甚至植物说成是部落或氏族的祖先,这是原始时代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可以说猕猴是古代藏族的图腾之一。认可自己是猕猴后代的部族,在青藏高原上分布较广。《北史??党项传》中说:“党项羌……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这段记述尤为重要,说明远在佛教神话传入高原前,猕猴神话就已经存在,党项及所属部落中同样流传着猕猴为祖先的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党项无论从语言、风 俗习惯、文化都与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认为党项即藏族古代六氏族之一的“董氏”。猕猴神话和《北史》中的记述也说明了党项与 *** 古代居民间有着血缘关系。图腾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护部族。这在当今藏族地区残存的猕猴崇拜的遗俗中,也有反映。比如有些地方,在房门上方贴有猴子的画像,猴子一手提刀,一手提鬼怪的头,据说这样可以来辟邪;有时将猴毛放在门顶上,同样认为有辟邪的功效。猕猴神话在藏族社会的影响最大,民间的歌谣中也以猴菩萨和岩罗刹为藏族的祖先。藏文史书中还认为藏族的性格是这两位祖先的遗传,将藏族分为父种和母种。秉性善良、温和,有信仰,具大慈悲、大精进,喜善事,善言说者是父种;而欲望和嗔恚大,喜欢做生意和追求利润,大笑,身体强壮,胆大,心眼多,五毒旺盛,喜闻他人的缺点,脾气暴烈等性格传自于岩罗刹,是为母种。这种划分法,似乎也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前者更多的体现了菩萨信徒的文明气质,而后者则表现了世俗的“野蛮”精神

藏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民族。在西藏地区的多次考古发掘,充分说明了在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生活,并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他们就是今日藏民族的祖先。同其它古老的民族一样,在其最初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对自然界的了解,生产力的缓慢提高,逐步形成了许多部落,其中以西藏山南地区的雅砻部落发展最快,藏族人信奉的“猴子变人” 的传说就诞生在这里。我带你看神话故事吧。

一段有趣的传说:

??那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它从南海到雪域高原修行。 这只猕猴来到雅砻河谷的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正在猴子在认真修行的时候,山中来了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并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们两个结合吧!"起初,那猕猴答道:"我乃观世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果与你结合,岂不破了我的戒行!"那女魔便娇滴滴地又说道:"你如果不和我结合,那我只好自尽了。我乃前生注定,降为妖魔;因和你有缘,今日专门找你作为恩爱的人。如果我们成不了亲,那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老婆,将要杀害千万生灵,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都是魔鬼的世界,更要残害许多生灵。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那猕猴因为是菩萨降世,听了解这番话,心中自念道:"我若与她结成夫妻,就得破戒;我若不与她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想到这里,猴子一个跟头,便到普陀山找那观世音菩萨,请示自己该怎么办。那观世音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个吉祥之兆。你能与她结合,在此雪域繁衍人类,是莫大的善事。作为一个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去与魔女结成夫妻。这样,猕猴便与魔女结成伴侣,后来,这对夫妻生下六只小猴,这六只小猴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那菩萨化身的猕猴,将这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中,让他们各自寻食生活。

??三年以后,那猴父前去探视子女,发觉他们已生殖到五百只了。这个时候,树林的果子也愈来愈少,即将枯竭。众小猴见老猴来了,便纷纷嚷道:"我们将来吃什么呢!"他位个个摊着双手,模样十分凄惨。那猕猴见此情景,自言自语道:我生下这么多后裔是遵照观世音菩萨的旨意,今日之事,使我伤透了脑盘,我不如再去请示观世音去,想到这里,他旋即来到普陀山请示圣者。菩萨道:"你的后代,我有够抚养他们。"于是,猕猴便遵命于须弥山中,取了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盆地,父猴才别了众小猴回洞里去。众猴子因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开始说话,逐渐变成了人,这就雪域上的先民。

??注:猕猴变人的故事,在藏族民间广为传播,并记录在古老的经书之中,还搬上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壁画之上。那猕猴住过的洞穴,民间传说就是泽当附近的贡布山上,而"泽当"也因是"猴子玩耍之地"而得名。

二、基于教育人类学的阐释

??人们力图区别神话与传说,认为传说与神话虽然邻近却互有分别,不能混为一谈。人们深信在上古神权极盛的时代,离开神话就无法思考,这正是传说中掺杂神话的原因。但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神话传说中所隐含的真实成分不能忽略,因此,不能完全将“猕猴与罗刹女”传说作为神话去解释。

??(一)族群进化图景与人的非特定化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与“猕猴与罗刹女”传说中“猕猴变人”的文本叙事相比,也许真是一种呼应。小猴们被老猴送入水果丰富的森林中,后来由于子孙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出现食物不足的情况,随后老猴又带领小猴找到了五谷,随着改食谷物,慢慢发生了机体的变化而形成了早期的人类。传说的叙事透视出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西藏山南地区还有另外一种“猕猴变人”传说的版本,其中讲述了由于猴子蹲着找吃的,时常用前肢挖土,慢慢尾巴被磨平了。从这一解释看出藏族对于猕猴如何让尾巴变短,身毛脱落,成为直立人的进化过程的认识,虽然天真但不失深刻。

??“如何从四足变为两足”也正是我们认识人类进化的关键。理查德·利基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两足行走的形成,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而且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改变。我在序言中说过,两足行走的猿都是‘人’。这并不是说,最早的两足行走的猿的物种已具有某种程度的技术、智慧或者人类的任何文化素质。我的观点是两足行走有着巨大的进化潜能——使上肢解放出来,以致有一天能用来操纵工具……”。①(注:理查德·利基著,吴汝康等译:《人类的起源》[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13页。)他的上述论断基于科学家对人与黑猩猩骨盆的解剖,发现人的骨盆矮而宽,黑猩猩的是窄而长,这样的机体源自猿类长期的自然选择,也正是这种机体的差异造就了人类的两足行走。手的解放和行动方式的变化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它却播下了后来人类进化发展潜能的种子。

??自然选择而引发的生存方式的改变,最终成就了人类的进化。在自然界看来,许多动物出生后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与之相比,离开母体的人类早期生命却显现出软弱与无力,通过漫长的哺育,人类才能渐进地走向成熟。正是这种成熟时间的拉长,使得人类这一物种充满了不确定性,教育人类学将其称为非特定化。人之所以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主要在于人的非特定化,人类非特定化决定了人类的可塑性和无限的可能性。“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②(注:兰德曼著,阎嘉译:《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28页。)自然给予人类的这一特性将人从特定化中解放出来,为后来的生存提供无限空间。由此让我们看到人类可以不断超越当下的自我,“找寻五谷”、“蹲着的猕猴”、“被磨平的尾巴”都在讲述先民不断与自然相适应的历史。非特定化带有一种适应性的品质,它为无限可能配备了面向无限未来的能力,人的教育便具有这样的性质,人类的学习使之获得新的适应性,用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环境。终身教育的可能恰恰基于人类的非特定化。

??(二)人的群体性与生存经验传递 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关于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何时出现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人类学家结合考古发现,试图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和原始部落的研究来找出人类生存方式的源头,这将改变人类对于祖先的看法,也将改变人类对教育起源的认识。“猕猴与罗刹女”的传说中有一个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即老猴见到5百只小猴采集的水果不够吃而哭泣时,就为他们指了一片长满谷物的地方,从此小猴们靠吃五谷生存。我们从这个文本中看到了“狩猎一采集”社会的影子,这对于人的群体性特征无疑是一个证据,进而让我们思考在人类没有真正脱离动物界之前,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与灾害如何促使早期的猿运用各种生存经验以保证群体与个体生存。从老猴知道谷物的存在,能指引小猴们找到新的食物这一个过程看来,是一种生存经验传递的写照。在对“猕猴与罗刹女”传说的研究中,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提出了“小猿猴”与“大猿猴”的观点,他认为,“罗刹女”的原型是与猿猴一样的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血为生的猿类,“猕猴”的原型是“小猿猴”,两者结合繁衍了后代。可以说,同类物种的不同群体之间通过相互结合实现了经验的交流与传递。传说的生动情节或许说服力不强,但恰恰在许多群体动物的社会中,我们发现了这些相似的特征,“猴类研究中心在日本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动物生活当中,学习和传授的行为可以具有比我们从前想象的重要得多的地位;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习惯差异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③(注: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著,张毅声等译:《人类学讲演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13页。)教育人类学承认生物复演和精神复演,但其根本问题是讨论教育是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需要我们理解的是,人类的群体性生存无疑为后来的社会的分工、捕食的协作、食物的分享提供了基础,各种有关生存发展适应的经验积累,不断地被纳入人类进化的进程。群体之间与个体之间的经验传递,虽然不能直接证明猿类社会的生存经验传递就是一种教育,但“猕猴与罗刹女”的经验交流与整合,“老猴与五百小猴”之间的经验传递,“小猴与小猴”的协作分享等这些交流与整合、传递与分享的行为都带有了教育的气息。

??透过传说所传递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断一个族群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族群意识,在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不断的传递后,从而使这个族群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有着与其他种群不同的历史。这种文化基因的积累,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适应性,而不断积累和适应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教育由此在人类起源与教育进化过程中渐渐明显并不断演进。可以说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教育在参与人类进化中也促进了教育本身的进化,其进程也相一致。即从原始盲目、无组织的、随意的模仿到有意识的模仿、传教、训练,前者持续了近千万年……”①(注: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75页。),教育也不断积累各种适应人的发展的特质与功能,它们不断沉积与传递着一个族群应对现实、面向未来的文化基因。

??(三)人性观与人的可教性 传说作为人类有文字历史之前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记忆体,任何民族的人类(族类)起源传说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人类起源传说中情节的编织基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与该民族自身的文化相联系,比如“上帝造人”是欧洲基督教文化中人类起源传说的代表,而“女娲补天”则融入了中国原祖崇拜的文化基因。在对“猕猴与罗刹女”这一传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藏族文化的一种生动呈现,如《西藏王统记》这样描述猕猴与罗刹女及六只小猴的角色性格:

??自神猴与岩魔结为夫妇后,即有六道有情死后前来投胎,产生六猴婴。六婴秉性彼此各不相同,由有情地狱趣来投生者,而目黧黑,能耐劳苦。由饿鬼趣来投生者,容貌丑陋,贪啖饮食。由畜生趣来投生者,愚蠢冥顽,形色恶劣。由人趣来投生者,聪俊慧敏,内心慈善。由阿修罗趣投生者,粗犷凶暴,而多妒忌。由天趣投生者,温良和蔼,心向善品。

??如是此雪域人种,其父为猕猴,母为岩魔二者之所繁衍,故亦分为二种种性:父猴菩萨所成种性,性情驯良,信心坚固,富悲悯心,极能勤奋,心喜善品,出语和蔼,善于言辞。此皆父之特性也。

??母岩魔所成种性,贪欲嗔恚,俱极强烈,从事商贾,贪求营利,仇心极盛,喜于讥笑,强健勇敢,行不坚定,刹那变易,思虑烦多,动作敏捷,五毒炽盛,喜窥人过,轻易恼怒。此皆母之特性也……②(注: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西藏王统记》,第31—32页。)

??以上记载,可以让我们看到佛教对于藏族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文本强调观音菩萨点化猕猴和罗刹女结婚繁衍后代,以“佛”的旨意行事。六只小猴分别自六道有情死后投胎,分别成为六种不同性格的人,更带有了佛教对于人性的认识特点。另外对于猕猴和罗刹女性格的表述,也正好解释了藏族对于人类性格的认识。通过两性的对照,传说也许试图说明人类具有猴父魔母的两种性情,也就是人皆有佛性和魔性,善恶同体,多亲近佛而发佛性则为善,相反与魔亲近则恶生。从宗教意义上讲,弃恶从善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千百年来受藏传佛教影响的藏族,引导人向善至今仍是其教育的一种基本观念。

??教育人类学认为,人的可教性,一方面体现在人类心智发展上充满了开放与无限,从而对教育具有了需求;另一方面,人这一物种是有缺陷的,正因为有缺陷才需要提升与完善,才有教育的可能,于是人类通过强化学习而追求完善。人类不只是学习维持生存的技能,还学习家族关系和社会规则。深一层思考,传说在藏族的族群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中凸显出藏族文化心理的特点。传说对于人性的描述并非偶然为之,而是在佛教影响下的藏族对人性的价值定位,向善作为佛教对于人的发展的终极要求,融入了藏族的生产生活之中,最终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传说如此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它引导着一个族群的价值,可以说是藏民族教育的逻辑起点。

三、关于人类起源与教育的深度思考

??透过“猕猴与罗刹女”传说的教育人类学解读,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人的发展与其生存环境、生存方式息息相关,特定时空决定着族群特有的文化样态,特有的文化心理是每个民族对自身发展作出的远虑。我们可以由此思考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种种理解,思考当代民族教育的一些缺失。

??第一,特定时空中的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过程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形成的过程。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着人的行为,以游牧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其生存环境决定着草原民族豪放而直爽的性格,他们的性格与草原的辽阔相应,创作的音乐更有着一种宽广而宏大的音域,草原民族的勇敢也是来源于生存环境的特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南地区的农耕民族文化,村落、田地、男耕女织的田园气象影响下的人更加趋于柔和。由此可见,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与天灾,与地害,与其他强大的物种进行共生竞生之时,人与自然不断相互适应,生命力强大的族群具备着适应自身独特时空的各种能力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包含这个族群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方式与行为特点。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然、族群、个体及其关系的理解,会最终形成族群文化心理,并不断地传递给下一代。上述这种过程的产生发展都基于人的非特定化,这一人类特性为人的后天学习与适应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使人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获得适应性生存。

??第二,文化心理的构成是复杂多样的,特有的族群文化心理决定其独特的文化形态。族群文化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与传递的过程,人们在与自然相生相济中,不断向自然学习并获得有利于族群生存的经验,这些经验将有助于后代更好地生存发展。进化论的“适者生存”并不能单单理解为自然选择,不能片面强调人的被动接受,而应当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人类总结经验的能力无疑是杰出的,他们不仅能适应自然,被动地获得生存经验,更可贵的是具有一种主动通过认识自然形成经验。族群一代又一代地不断传递并发展着有利于其生存的各种经验,说明自然形态的教育就发生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古老的传说之所以能跨越遥远的时空而流传下来,首先就在其内涵的价值定位,来自于他们对环境的认识与自身的理解。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对于“树神、鼓神、山神”的礼拜现象,不能被看做单纯的符号崇拜,更深层的是他们文化逻辑的存在,表现为一种文化的认知图式。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生活故事将本族群对“善”的价值追求代代相传,并融入日常的行为中,这就是一个族群文化心理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供养这个民族生命的强大源泉。

??第三,当代民族教育不能忽视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存在。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表现为民族之间的价值观不同,教育作为影响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本民族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人们不断通过教育来强化或弱化某些行为与思想,强化有利于本民族自身生存发展的行为思想,弱化不利于族群生存发展的行为思想。一个民族价值观的教育,是通过选择优秀的价值观世代传承并不断更新。每一个民族为自身发展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可以看成是这一民族自身发展的需求,是这一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过程。一个族群自身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其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受到时间的磨合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盲目移入的所谓“先进价值”的合理性则会受到质疑。民族文化中的价值观传承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标在于强化本民族认同,其认同的基础则存在于文化心理之中。当代民族教育中许多排异现象多源自于价值观的冲突,其冲突的实质是一个文化心理差异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探讨当代民族教育问题时应从民族文化心理入手去思考。

??综上所述,“猕猴与罗刹女”的传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藏族社会生活的素材。通过传说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先民的思维,就像弗雷泽在《金枝》中所提到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彻底从原始人的角度出发,用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一切事物”。但透过传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为生理和心理不断适应发展而作出的努力。从人类的起源看教育使我们能够深刻理解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中体会特定时空下特有的族群文化所体现出的独特文化心理,将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当代民族教育的诸多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由来的故事,藏族的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藏族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千搜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3月16日 10:17
下一篇 2023年03月16日 10:22

相关推荐

  • 济南景点---莱抚雪野湖水利风景区

    莱抚雪野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水利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是济南市民及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然风光莱抚雪野湖水利风景区的自然风光堪称一绝。湖面宽阔,碧波荡漾,四季景…

    生活常识 2024-04-01
  • 明天起25路、306路、502路全线停运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动脉,对于市民的日常出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日,根据相关通知,从明天起,25路、306路和502路三条公交线路将全线停运,这一变动无疑会对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停运原因停运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线路调整、车辆维护更新、道路施工等。在此次停运事件…

    生活常识 2024-04-01
  • 25个抖音珠宝直播基地在哪? 怎么入驻珠宝基地?

    抖音作为一个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珠宝行业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珠宝直播基地作为抖音直播销售的重要一环,吸引了众多珠宝商家的关注。本文将介绍25个抖音珠宝直播基地的所在地以及入驻流程。珠宝直播基地分布1. 广东省广东省作为珠宝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多个珠宝直播基地。其中包括…

    生活常识 2024-04-01
  • 好消息!山东这个收费站将要停止收费!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近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日,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山东某收费站即将停止收费,这对于经常往来于此地的司机朋友和广大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收费站停止收费的意义停止收费的收费站位于山东省的交通要道,此举将大大减轻…

    生活常识 2024-04-01
  • 鸟瞰:中国最美公路之晴隆二十四拐

    晴隆二十四拐,这条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的公路,以其独特的地形和壮观的景色,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公路之一。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山内外的重要通道,更是一处让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历史背景晴隆二十四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为了改善山区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当地…

    生活常识 2024-04-01
  • 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拐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有一条被称为“抗战生命线”的重要通道,它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这就是晴隆二十四拐。晴隆二十四拐的历史地位晴隆二十四拐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境内,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条道路成为了连接西南大后方与前线的重要交…

    生活常识 2024-04-01
  • 沈阳哪个三甲医院给老年人体检比较好?

    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众多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老年人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三甲医院进行体检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整理的一些建议,供您参考。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沈阳市内知名度较高的三甲医院之一。该医院的体检中心设有专门为老…

    生活常识 2024-04-01
  • 220国道的起点与终点

    220国道,作为中国国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职能。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哪里,以及沿途所经过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话题。起点:山东省济南市220国道的起点位于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市。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以其众多的天然泉水和美丽的自…

    生活常识 2024-04-01
  • 中国最全民航基地介绍 续篇来啦

    中国民航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地民航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本文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些重要的民航基地,以及它们在中国民航业中的作用和特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中国的一座大型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航空枢纽,大兴机场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和高效的运营能力,为…

    生活常识 2024-04-01
  • 省道315与省道238乔楼至汜水段新建工程土建施工

    省道315与省道238乔楼至汜水段新建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该项目的土建施工情况,包括工程规划、施工技术、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预期效益等方面。工程规划该工程旨在通过新建道路连接省道315与…

    生活常识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