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上海话有什么特点?
上海话的特点有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1、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
上海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是松江地区的人类活动却又六千多年的历史,上海的初民从松江移来,加上上海地区历史上语言发展缓慢,原江南地区语言中不少古老的语音、词语一直保留至今。
比如上海话里“锯子”读如“盖子”、“五虚六肿”中的“虚”读如“嗨”,这都是中古早期江东方言在今江南的遗留。
2、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
上海成为商埠之后,全国各地的移民汇集上海,他们的语言势必对上海话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江浙人多,语言也和上海话相近,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南北语言在上海交汇,在自由的交际中,不少词语在上海生根,融入上海话,使上海话里的同义词特别多。
比如表示“合在一起”的副词有“一共、一总、总共、共总、统总、拢共、一共拢总、一齐、一齐辣海、一齐拢总、一齐拉起、一齐勒化、一塌括子、亨八冷打、国落三姆”等。
3、领导标新语言自由度强
上海市民领导标新的市民意识,造就了充满活力的上海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些年代里,上海经济飞速发展,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当时简直是一个出新事物,上海人就造它一个新名词,如马路、洋房、书局、报馆、影戏院、卡车、三轮车、足球、高尔夫球等等。
随着书局报馆的兴起,很多音译或意译的外来词如“沙发、咖啡、啤酒、幽默、细胞”等也都通过在上海创办的书报杂志传播到全国各地进入共同语。
4、统散并举语言变通度大
许多上海人现在都会操双语,如又会说上海话,又会所其原家乡话。像有些原籍苏北的上海人在自己的社区里说苏北话,而与别的人或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说上海话。如今,多少上海人都会说普通话。
这种根据说话的不同场合或不同对象,可以不断地转换双语或多语的现象,在上海社会交际中已司空见惯。这就为不同语言间的杂交和互相吸收长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环境。
上海话的日常用语有:
1、门槛精
“门槛精”源自英语中的“monkey”,猴子的意思。猴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精、聪明,因此,构成了洋泾浜英语。例:这个小姑娘一点都伐肯吃亏,门槛真精啊。
2、掼浪头
最早来自于江湖黑话,起了争执,对掼浪头。纷纷说自己认识这个,熟悉那个。表示说大话,充大佬的意思。例:工资么就这么点,还要请客掼浪头。
3、退招水
“招水”来源于英语中的“juice”,果汁、酒水的意思,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4、推板
5、收骨头
源自苏州话,收是“收作”的简化,收作可表收拾,如收拾房间,而骨头是“懒骨头”之简化,江南称懒人为“懒骨头”。“收骨头”的意思就是收拾你(一般对小孩子说)。例:马上要开学了,回学校侬又要收骨头咯。
上海人说话特点啊啦
现在上海年轻人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没有特别明显的地方特点或者“塑料感”,但和“标准的普通话”仍然存在区别。这些区别在“上海普通话”使用者听来不明显,但在“标准普通话”或是“北京-东北官话”使用者看来是很明显的。具体如下:
1 不分en和eng,in和ing。
2 ian和üan的韵腹实际音值是[e],明显高于标准普通话/北京-东北官话。
3 ün的韵腹是[ɪ],ü作介音。
4 n出现在i或ü前时发音是[ȵ]。
5 声母h的发音是[h]。
6 ai和ao会被发成单元音。
7 ou会被发成[ɘɯ̯]或[ɤɯ̯]。
8 三个不能从语义上划分为更小单位的上声字相连,倾向于按“21-35-214”而不是“35-35-214”变调。比如“卡塔尔”。
其中,1,2,3,4适用于几乎所有人;5适用于大部分人;6,7适用于一部分人,容易给人“口音重”的感觉;8是我自己的感觉,有待证实,但应该没错。
有意思的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又称上海话、沪语,是汉语方言之一,主要流行于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它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与现代吴语标准语基本相一致。上海话的语音特点为:声母比较单纯,韵母比较丰富;发音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悦耳动听;上海话拥有原生态的声调。
上海话有很多有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嘎三胡”是指办事说话不认真仔细的人,“刚度”是指刚刚好的意思,“花擦擦”形容一个人很花哨,“老克拉”指老年人,“欧巴桑”指中年妇女,“侬脑子瓦特了”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你脑子坏了。
此外,上海话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俚语和成语。例如,“搓麻将”意为打牌,“搓汤圆”意为包饺子,“搓麻糖”意为吃糖果。这些俚语和成语都非常生动形象,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上海人的生活和文化。
总之,上海方言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富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和文化,还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如果你有机会去上海旅游或者与当地人交流,不妨尝试一下使用上海话来沟通哦!
上海话有什么特点?
上海方言的特点:
一:上海市区声母有27个。
二:上海市区韵母数为41个。
三:上海话具有浊音。
上海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
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广义上海话还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区)方言,主要包括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上海地区原由江东11个吴语县组成,方言反应江东文化信息。
上海话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上海话承载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一个有个性特色的东方文化明珠,理应继承上海语言文化的灵魂。
扩展资料上海话的文化
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要在文化上屹立于世界又区别于其他国际都市,应有其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
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每个时代文化信息的载体。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从来就包容着各地人民创造和长期积累的精神文明。
作为上海本土文化的根基,上海地域的语言文化是上海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是上海人民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传承上海话,就是传承上海地区的文化基因。
上海话是在上海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海原来处于吴地并不发达的海滩,上海话在开埠前是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语言,因此在上海话中至今还保存着比别的地方更多的古代语音、词语和语法现象及其反映出来的古代江东文化信息,甚至还保留着历史上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越人先民的语言文化遗迹。
上海开埠以后,在160年中迅速发展而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五方杂处,中西交汇,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话在开埠后的语言杂交优势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汇聚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尤其是商业社会的种种精细的词汇、成语和谚语,各类词语发展得丰富多彩。
比如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大量的商业词语,如“撬边”、“卖相”、“套牢”、“推扳货”等,被引入到上海的日常生活中来;由于思想活跃,还产生了大量的惯用语,如:出风头、收骨头、戳壁脚、淘浆糊、七荤八素等,充满了海派文化的奇思遐想,使上海话成为了一种非常具有文化表现力的方言。
而充分挖掘上海方言这个丰富的宝藏,可以将上海人民的生活细貌、民俗文化和上海社会变迁面貌展现得栩栩如生。
上海文化又是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勇于创新的文化。当年,上海人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见一件就在上海话中造一个新名词,大量新词如自来水、电灯泡、马路、洋房、书局、报馆、沙发、课程、马达、麦克风、敲竹杠、小儿科等等,反映了现代文明在上海的渐进。这些词语后来大多为普通话所吸收。
上海方言中所包容的这些上海文化的精神积淀,和上海的石库门、近代建筑这些物质文明融和一起,交相辉映,是上海人民智慧和勤奋的结晶和遗产。这种繁荣的都市文化,是中西融合的、博大多元的、雅俗同赏的海派文化。
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调以及多样化的文艺趣味都溶化在上海话和上海海派文化中,吴侬软语伴随着上海人的亲乡情结,荡漾在那些具有浓厚乡土情的上海话民歌、童谣、绕口令、顺口溜、谜语、老古闲话、文艺作品里,萦绕在闾里巷间。可以说,上海话,是构成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
以上就是关于上海话的特点是什么,上海话有什么特点的全部内容,以及上海话的特点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千搜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